<button id="4i6ke"><noscript id="4i6ke"></noscript></button>
  • <label id="4i6ke"><object id="4i6ke"></object></label>
  •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 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實施意見

    發布日期:2016-08-25

    浙政辦發〔2016〕99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61號),有序推進我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以下簡稱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切實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城市集約高效和轉型發展,經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基本原則
      科學規劃。強化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組織編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明確總體布局,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地點,分重點、分區域、分步驟組織實施。
      政府主導。發揮政府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主導作用,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功能,不斷提高城市基礎設施水平。
      統籌協調。根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和本地區發展階段、經濟能力、實際需求,統籌處理好當前與長遠、新區與舊區、地上與地下的關系,制定完善建設計劃。
      創新機制。完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運營模式,創新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投融資體制,發揮市場作用,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運營管理。
       二、主要目標
      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以點帶面、梯度推進的要求,有序推進全省地下綜合管廊建設。2016年底前,各設區市編制完成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有條件的縣級城市在2017年底前編制完成。2016—2020年全省開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200公里以上,其中2016年開工建設80公里以上;到2020年建成150公里以上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
       三、重點工作
      (一)科學編制專項規劃。各地要按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規劃編制指引》的要求,結合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地下管線、城市道路交通等相關規劃,統籌各類管線發展使用的實際需求,編制專項規劃,明確建設區域、建設規模和建設時序,確定建設布局、管線種類、斷面形式、平面位置、豎向控制等。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應委托專業單位編制,經技術審查后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
      (二)有序實施項目建設。各地要結合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同步研究確定近期建設項目,建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庫,明確2016—2020年項目滾動發展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2016年起,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據功能需求同步設計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形成網狀布局;老城區要結合舊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間開發等,因地制宜安排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交通流量較大、地下管線密集的城市道路、軌道交通、地下綜合體等地段,以及城市高強度開發區、重要公共空間、主要道路交叉口、道路與鐵路或河流的交叉處等區域或路段,要優先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目前尚不具備建設條件的,要預留地下綜合管廊規劃通道。
      (三)強化質量安全管理。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項目要嚴格履行法定的基本建設程序,規范招標投標行為,全面落實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施工許可、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檢驗檢測與監理、竣工驗收以及檔案移交等制度。要嚴格按照《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50838-2015)和相關規范標準的規定,開展工程勘察與設計。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要按照法規規章、技術標準和建設工程合同要求,派駐現場技術和管理人員,強化項目施工現場管控,依法履行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管理職責。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工作,會同地下管線行業主管部門綜合協調監督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督促各方嚴格落實質量終身責任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地下綜合管廊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永久性標牌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四)嚴格實施入廊管理。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各類管線原則上應敷設于地下空間。已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區域,該區域內的所有管線必須入廊,不得再另行安排管廊以外的管線位置;既有管線應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有序遷移至地下綜合管廊;不得在地下綜合管廊以外新建管線,違反規定的,規劃部門不予許可審批,建設部門不予施工許可審批,市政道路部門不予掘路許可審批。地方政府要協調各行業主管部門、駐地中央企業和省屬企業積極配合做好各自管線入廊工作。完成管線入廊的權屬單位,應將入廊管線數據和資料按要求及時報送至城建檔案和地下管線管理機構備案。
      (五)強化日常運營管理。各級政府要制定地下綜合管廊運營管理辦法,由地下綜合管廊運營維護單位與地下管線權屬單位簽訂協議,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地下管線權屬單位對入廊管線的維護要接受地下綜合管廊運營維護單位的監督檢查。各地要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制度的指導意見》(發改價格〔2015〕2754號)要求,實行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入廊管線權屬單位應向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運營維護單位繳納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收費標準由建設和運營維護單位與入廊管線權屬單位根據物價部門制定的有償使用收費政策和市場化原則共同協商,所在城市價格、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實行價格指導。
      (六)創新完善融資機制。各級政府要大力推廣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投資補貼、股權合作等形式,鼓勵企業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地下綜合管廊;鼓勵社會資本組建項目公司參與建設運營;鼓勵入廊管線權屬單位入股共同組建或與社會資本合作組建股份制公司;鼓勵施工企業和建材企業入股參與,投資建設運營地下綜合管廊。要設計差別化融資模式與償債機制,嚴格合同管理,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增強投資項目合理穩定回報能力。在PPP項目中,政府有關部門應通過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選擇社會資本合作方,合理控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運行成本。
      (七)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充分利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融資貸款優惠政策以及地下綜合管廊專項債等政策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積極協調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供中長期貸款支持,開展特許經營權、收費權和購買服務協議預期收益等擔保創新類貸款業務,爭取在資本金比例、貸款定價、貸款期限等融資方面給予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發行專項金融債等支持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運營維護企業發行企業可續期債券和項目收益債券,專項用于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增強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等綜合金融服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是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建立相應的協調推進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工作;要加大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實施專項督查。
      (二)落實各方責任。各級政府要明確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的主管部門,細化落實發展改革、財政、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物價、金融等部門的職責,聯動推進各項工作。省建設廳要落實行業主管部門職責,組織指導各地編制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和標準,規范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等行為,做好技術支撐和服務指導工作;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要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加大現有專項資金、債券資金和專項債券資金的整合力度,加強資金統籌;省財政廳要牽頭研究制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財政補貼政策;省物價局要牽頭研究制定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收費等政策;其他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共同加快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三)抓好典型示范。充分發揮杭州市全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的示范引領作用,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項目和經驗。開展省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自然條件的城市開展試點示范。申報省級試點的城市要編制完成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制定建設方案、建立項目儲備庫等,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四)加大財政投入。各級政府要將規劃確定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要求納入相關地塊的土地出讓合同,并從土地出讓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在年度預算和建設計劃中優先安排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并納入各級政府采購范圍。
      (五)強化宣傳培訓。各地要組織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提升從業人員業務素質能力,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載體,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題宣傳,營造全社會共同理解、關心、支持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良好氛圍。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8月25日
    來源:浙江省住建廳網站

    浙公網安備 33011002015001號

    米奇在线777在线精品视频_,亚洲色拍,青青青在线视频观看免费观看,首页亚洲精品